上百盏煤油灯和手电筒把码头照得影影绰绰,人影在雾气中晃动如皮影戏。
叫卖声压得极低,却透着股热切:
“新到的确良布,不要布票!”
“正经的魔都大白兔,五毛一包!”
“自家腌的咸鱼,换粮票……”
钱进贴着墙根走,帆布包里照例是手表钢笔墨镜发卡扣子之类的东西。
手电灯光照耀在咸鱼摊上。
一条条咸鲅鱼的鱼肉透着黄色的光芒,很漂亮。
他摸了摸咸鱼试了试干湿程度,问道:“怎么换?”
“三斤粮票一斤。”老头眼皮都不抬,“或者一斤肉票,一包经济烟。”
钱进正要还价,突然一阵骚动从码头那边传来。
人群像被棍子搅动的蚁窝,呼啦啦往两边散开。
他踮脚望去,只见三个穿胶皮裤的渔民抬着两个藤箱,箱缝里渗出些腥水,在泥地上拖出几道亮痕。
“带鱼!新鲜的带鱼!”领头的渔民嗓门大得惊人,黑红脸膛上挂着海盐结晶,“半夜刚上岸的!”
钱进咋舌。
这是一点不怕被抓啊。
人群立刻围了上去。
他感觉现在黑市有点过于高调了。
看到这么多人围上去,钱进以为这带鱼里头有猫腻:
有些走私贩子会用不同海货给予不同商品以代号。
他火速换了两条咸鱼凑上去看,然后被挤到前排,闻到一股浓烈的海腥味。
藤箱盖子掀开的瞬间,银光乍现——条条带鱼像一把把出鞘的细剑,整齐地码在碎冰上,鱼眼还泛着玻璃似的光。
“怎么换?”一个穿蓝布棉袄的中年人挤到最前头。
渔民比出三根手指:“七毛五一斤,不要票。”
周围响起一片抽气声。
这价钱比国营菜市场贵三毛钱。
有人就说道:“你们要价太贵了,四毛五不行吗?这都买的上一斤猪肉了。”
渔民笑了起来:“四毛五我他娘卖给你啊?我卖给公家不是更好?”
“四毛五,你四毛五你能吃上这样的鲜鱼?老少爷们都懂行,是不是好货我不多说,你们自己看,随便看。”
“还比得上一斤猪肉的价钱,你猪肉能有我带鱼鲜?你黑市七毛钱买的着猪肉?农贸市场的官家肉摊还八毛钱一斤呢,还得要票呢!”
另一个渔民补充说:“这可不是东海来的冻带鱼,这是眼下的鲜货,老人吃了补气孩子吃了壮骨。”
“想吃点好的,就来我们这里,但别舍不得手里的票子。”
钱进一看这里确实卖带鱼,他兴趣就不大了。
确实,鲜带鱼即使在海滨市也相当紧俏,生产力不行,市场里一个月难见到三次鲜带鱼,都是冰冻鱼。
一个蓝棉袄中年人咬了咬牙:“给我称五斤,这鱼不错,回去炸好存起来正月里招待亲戚。”
交易在众目睽睽下进行。
渔民从胶皮裤兜里掏出杆老式秤,秤砣锈得发黑。
“正好五斤!”渔民麻利地用稻草绳捆好鱼。
蓝棉袄接过时却眉头一皱,拎着鱼掂了掂:“不对吧?这能有五斤?”
“怎么不对?”渔民嗓门陡然提高,“我梁老实在这片卖了三年鱼,谁不知道我秤准?”
蓝棉袄不依不饶,从兜里掏出弹簧秤——这稀罕玩意儿引得周围一阵低呼。
钱进也是头一次在当下看到弹簧秤,原来现在就出现弹簧秤了。
带鱼挂上去,指针狠狠抖了几下,停在四斤二两上。
“好你个梁老实,”蓝棉袄得意的昂起头,“原来用的是短命秤!”
“日你娘的短命秤!”梁老实突然暴起,一巴掌砸在弹簧秤上落地迸出火星。
蓝棉袄手里的带鱼全落地。
银光闪现,如瀑布倾泻而下,散落一地。
人群嗡地炸开了锅。
钱进被推搡着往前挤,看见梁老实的脸由红转青。
他羞恼的说:“你的秤准?你的秤是长命百岁秤?我的秤就是短命秤?”
“日你老娘的,你这是污蔑,对我们渔民的污蔑!”
“日你老娘的,你必须得想个办法给我们恢复声誉,否则你今天走不了,否则今天谁也别想买这个好带鱼。”
蓝棉袄生气,可对方人多势众,而且对方最后一句话是想利用大家伙买鲜带鱼的急切心思绑架民意。
结果四周响起的是此起彼伏的咒骂:
“黑心烂肺的!”
“投机倒把分子!”
“揍他个狗娘养的!”
蓝棉袄也是个冲动汉子,他一看民意在自己这边,抬拳砸在梁老实脸上。
这下麻烦了。
梁老实踉跄着后退,撞翻了身后同伴刚抬来的新箱子——这下可好,几十条带鱼在泥水里四散
第150章 摩托车的希望,黑市惊变(1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